贾诩揣着那份沉甸甸的密旨,在那十位寸步不离的羽林郎“护送”下,恍恍惚惚地回到了朝廷给他安排的临时住所——一处不大但还算清净的宅院。
他重整了一下心情,对门外喊道:“来人,去请牛议郎、李议郎、郭议郎过府一叙。废物……啊不,是特殊人才,也得利用起来。
不多时,牛辅、李傕、郭汜三人屁颠屁颠地来了。他们刚得了议郎的闲职,正觉得浑身不得劲,也不敢在长安城里闲逛,生怕哪天陛下看他们不顺眼又给杀了。一听贾诩召唤,立刻以为有什么内部消息,跑得比兔子还快。
“文和先生!是不是陛下又有新旨意了?”李傕一进门就嚷嚷道。
牛辅则比较务实,小声问:“先生,可是……可是又有什么祸事了?”他现在是典型的惊弓之鸟,总觉得好事轮不到自己。
贾诩看着眼前这三位活宝,心里再次感叹陛下用人之“妙”。他清了清嗓子:“三位将军……哦不,三位议郎,确有一桩紧要差事,关乎诸位前程,甚至……身家性命。”
三人一听“身家性命”,脖子一缩,立刻紧张起来。
贾诩缓缓拿出那份圣旨:“陛下密旨,命我等筹建‘绣衣府’,专司监察百官,刺探情报,直接对陛下负责。”
“绣衣府?”三人面面相觑,没听过这衙门。
“简单说,就是替陛下盯着这满朝文武,世家豪强,看看谁忠谁奸,谁阳奉阴违,谁私下里搞小动作,谁结党营私”贾诩解释道,“陛下特意点名,让三位助我一同办理此事。”
“啥?去……去盯梢?当探子?”李傕眼睛瞪得溜圆。
郭汜也是一脸懵:“这……这活儿没干过啊?”
贾诩微微一笑:“二位将军此言差矣。岂不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昔日二位随董公时,行军打仗,劫掠……呃,筹措军资,岂能不需眼线探路,不需摸清对方虚实?这探查情报、分析敌情的本事,二位早已是行家里手,只是自己未曾察觉罢了!如今不过是换个地方,将这身本事用于为陛下效忠而已!”
李傕郭汜顿时觉得……好有道理啊!
对啊!当年跟着董太师,抢哪个大户油水足,哪条路好走,哪个坞堡防守弱,他们门儿清!这不就是探查情报吗?这活儿熟啊!
“先生这么一说……觉得我行了!”李傕一拍大腿,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