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兖州屯田遇阻挠,曹操喜提征东将军

“唉,这兖州的烂摊子,还真是考验人啊……”刘协揉了揉眉心,下意识地在脑海中询问道:“智能,历史上,曹操接手兖州后,遇到类似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指令已接收,正在检索历史数据库……检索完毕。】

【历史事件:曹操兖州屯田】

【核心策划与执行者:】

枣祗(Zhī): 原为兖州东阿县县令,屯田制的“总设计师”和首倡者。深谙农事,提出“分田之术”,即按劳动力分配土地,官民分成,192年已经初次提出,算是屯田之策雏形。

任峻: 曹操的妹夫,屯田制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组织流民,分配农具种子,管理屯田区。

【核心理论依据:】 “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即承认大量因战乱荒弃、无法明确归属的土地,所有权收归国家(曹操政权),再由国家招募流民进行耕种,192年底已经初步提出屯田政策,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大规模的政策体系,直至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巨大的政治合法性,屯田制被正式提出。

【施行后遭遇的激烈反抗:】

舆论攻击与文化抵制: 抨击曹操是“赘阉遗丑”(出身宦官家庭的丑类),品行不端,所行乃与民争利的暴政。名士孔融不断以清谈、讽刺方式挑战其权威;名士边让因讥讽谩骂被曹操诛杀,此事影响极坏。

政治暗杀与武装叛乱: 最严重的事件发生于公元194年,兖州实力派张邈与世家联手,迎接吕布入兖州,瞬间导致兖州八十余城中的七十多个倒戈!曹操仅剩鄄城、范县、东阿三座孤城,几乎彻底崩盘。

最终稳定手段: 依靠荀彧的临机决断、程昱的游说与坚守、夏侯惇的军事支撑,历经苦战才击败吕布,重新掌控兖州。事后,曹操不得不采取拉拢一派(打压一派的策略才站稳脚跟。)

刘协看着脑海中浮现的信息,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好家伙,‘土业无主,皆为公田’,这理论够硬核,也够拉仇恨。曹老板当年差点被这套组合拳直接送走,全靠文若和程昱他们死守才翻盘……真惨呐。”

有前车之鉴,刘协自然不敢托大。他立刻传令,召集中枢智囊团议事。很快,荀攸、戏志才、陈宫、程昱、贾诩这五位能力顶尖的谋士,以及代表众多大臣观点的太尉杨彪、司徒王允,便齐聚暖阁。

刘协先将荀彧的奏报内容简要说明,重点突出了世家凭借模糊凭证甚至空口白牙就要“回收”大量无主荒地的问题。

果不其然,还没等智囊们开口,杨彪和王允这两位在改革问题上时常与刘协唱反调的老臣,这次却异常同步地站到了皇权一边。

王允第一个吹胡子瞪眼:“荒谬!简直是荒谬!土地归属,岂能儿戏?黄巾作乱多年,地契遗失、田界湮灭者比比皆是,岂能由他们红口白牙一说便算数?此等无主荒地,自然当归于朝廷,归于陛下!此乃礼法纲常所在,岂容豪强巧取豪夺!”他一副“维护朝廷资产义不容辞”的正气凛然模样,仿佛之前反对军改的不是他本人。

杨彪也捋着胡须,沉稳补充:“王司徒所言甚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战乱导致土地无主,朝廷收回,用于安置流民,恢复生产,于国于民皆是大利。若任由世家圈占,则流民无地可种,必然再生祸乱。于礼于法于利,朝廷都绝不能退让。”他虽然语气平和,但立场同样坚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