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二月,长安城在初春的寒意中,接连迎来了几位足以影响天下格局的客人。他们并非约好同至,而是如溪流汇入大江,前后相差数日,陆续抵达这座正在焕发新生的帝都。
二月初二:锦帆侠至,殿前惊铃
这一日,未央宫外当值的羽林卫最先听到的,是一阵由远及近、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只见一位身着华丽锦袍、腰悬数枚精致铜铃的彪形大汉,龙行虎步,领着数十名气息精悍、眼神锐利的健儿,昂首阔步来到宫门前。
刘协在暖阁接见了他。甘宁步入殿内,随即抱拳行礼:“巴郡野人甘宁,率八百愿效死力的江东好儿郎,特来投效陛下!久闻陛下诛董卓、安社稷,宁心向往之!别无所长,唯擅水战,纵横江河十余载,熟知水文,精通舟楫!愿为陛下前驱,为陛下扫荡江河,肃清一切水上之敌!”
刘协看着这位历史上纵横长江、连东吴都要头疼的“锦帆贼”,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未来水师的绝对核心!他笑着抬手:“快快请起!汝之威名,朕亦有耳闻。‘锦帆’所至,江波辟易,真豪杰也!朕欲建一支能驰骋江河、乃至扬威四海的无敌水师,正需汝这等生于水、长于水的豪杰来统领!”
甘宁闻言,更是兴奋,铜铃随着他激动的动作叮当作响:“陛下知我!在巴郡时,便听闻陛下不同于寻常帝王,锐意进取,更重实务!宁与麾下儿郎,早已厌倦了浑浑噩噩的日子,渴盼能归顺朝廷,搏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陛下有雄心经略江河,宁必竭尽所能!不出一年,必为陛下练出一支令行禁止、敢战能战之水师劲旅!”
“好!要的就是兴霸这份豪气与自信!”刘协抚掌赞叹,“朕便任命你为横江校尉,即刻前往徐州广陵郡,那里江河交汇,毗邻大海,正是筹建水师的绝佳之地!所需船只打造、物资钱粮、兵员招募,朕会下旨,暂由徐州糜家全力供给,朕予你专断之权!朕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刘协目光灼灼,语气转为凝重,“不仅要能在内河纵横,更要着眼于未来,给朕练出一支能适应海上风浪,敢于深入大洋的无敌水师!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然其意义,关乎国运,可能明白?”
甘宁听到“专断之权”,又闻陛下志向竟远及深海,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陛下如此信重,将如此重任交付甘宁,宁……宁唯有以此身报之!陛下放心,陆上争锋,或不如温侯,然这水上之事,若让陛下失望,无需陛下动手,宁自己跳进长江喂鱼!必为陛下,为这煌煌大汉,练出一支真正的水上虎贲!”
看着甘宁激动领命,铃铛声伴随着他豪迈的步伐远去,刘协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二月初五:琅琊车队,英才荟萃
又过了四日,一支规模不小、护卫森严的车队引起了守城兵士的注意。来自琅琊的诸葛玄,带着他的侄子诸葛亮,以及途中相遇、意气相投而结伴同行的徐庶、太史慈,一同抵达长安。这四人,可谓文武兼备,一时俊杰。
刘协在偏殿接见了这几位未来的栋梁。他首先看向一身朴素劲装,眉宇间犹存侠义之气的徐庶:“元直,朕早已听闻救母奔走的孝义之名,心中甚为感佩。如今令堂已接至长安,朕已命人妥善安置,你可先行探望,以尽人子之孝。”
徐庶闻言,身躯微微一震,眼中流露出感激与激动。他本以为天子日理万机,不会记得此等小事。“陛下……陛下竟将庶之家事挂怀于心,庶……感激涕零!”他声音有些哽咽。
刘协温言道:“孝乃人伦之本,朕岂能忽视?待你安顿好母亲,朕欲派你前往兖州,任关羽将军麾下军师,参赞军机,助其镇守东疆,应对青州、冀州之威胁。关云长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然刚而自矜,需如元直这般兼具侠气与谋略之士从旁辅佐,方能万全。你可能胜任?”
徐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动,他本就好任侠,喜兵法,渴望在沙场上一展抱负,简直是梦寐以求。他当即单膝跪地,抱拳过头,声音斩钉截铁:“陛下信重,知遇之恩,庶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庶必竭尽所能,以平生所学,助关将军稳固东线,扫平不臣!若有负陛下所托,庶甘受军法!”
“好!朕期待元直与云长珠联璧合,打造一支无敌雄师!”刘协欣慰点头,随即目光转向一旁英武挺拔、气宇轩昂的太史慈,“子义,朕亦久闻你大名!如今徐州北境,与袁绍势力范围接壤,虽暂时平静,然袁绍野心勃勃,不可不防。朕命你为骑都尉,即刻前往徐州,听候陶谦刺史调遣,协防徐州北境,特别是北海、东莱一线,可能做到?”
太史慈闻言,虎目放光,他性喜征战,抱拳躬身,声如洪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陛下放心!太史慈受此皇恩,必以性命守护徐州北门!但有慈在三尺气在,绝不容袁绍一兵一卒踏入徐州境地!必叫那冀州兵马,知晓我大汉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