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上大学

顾辰翊专注地开着车,侧脸线条绷得紧紧的,一言不发。只有握着方向盘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着白。

直到车子快要驶入县城,他才沉沉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到了那边,凡事靠自己,谨慎些。别惦记家里。”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像是命令,又像是最大的支持和期盼:

“好好学。给我和孩子们……争口气。”

陆云瑶透过模糊的泪眼,看着前方逐渐开阔的道路,用力地、重重地点头。

车子在长途汽车站停下。顾辰翊帮她把行李拿下来,塞到她手里。

“去吧。”

陆云瑶拎着沉重的行李,汇入拥挤的人流。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

顾辰翊还站在车边,晨光勾勒出他挺拔如松的身影。他没有挥手,只是远远地、沉静地望着她。那目光,穿越嘈杂的人群,像最坚实的锚,定定地系在她的心上。

她转过头,抹去脸上的泪,深吸了一口凛冽寒冷的空气,攥紧了手里的行李,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那辆即将载她驶向新生活的班车。

身后是挚爱和牵挂,前方是梦想和挑战。

路还很长,但她知道,无论走多远,身后永远有一座沉默的山,和一个亮着灯的家。

一九七七年,春寒料峭,但风中已带了丝不易察觉的暖意,院子角落里,乌桕树僵硬的枝条似乎软化了些,萌动着细微的芽苞。

陆云瑶离开的第一个冬天,在顾辰翊咬着牙的硬扛和孩子们磕磕绊绊的成长中,总算熬了过去。日子像绷紧的弦,稍有不慎就会断裂,却又在一种近乎本能的坚韧中,维持着一种摇摇晃晃的平衡。

顾辰翊已经彻底蜕变成了一个全能型的“家庭主夫”。他不仅能精准掌握冲奶的温度和剂量,还能分辨出予安哪种哭声是饿了,哪种是困了,予乐皱眉哼唧时多半是尿布该换了。他学会了蒸出松软的馒头,炒出咸淡适宜的青菜,甚至还能按照陆云瑶留下的模糊指点,尝试着给孩子们做点肉末蛋羹之类的“营养餐”,虽然卖相时常堪忧。

他的“作战日志”越发详尽,更像是一本细致的育儿观察记录:

【 予安喜好模仿,见我看报必抢,予乐则喜静观。】

【 今日尝试给予乐扎小辫,失败三次,最终以皮筋缠绕一团告终,予乐未哭闹,甚慰。】

【 子夜予安梦呓喊“妈”,抱哄十分钟方安。】

【 周姐送来菠菜一把,明日可尝试做菜泥。】

生活的重心完全围绕着两个孩子。顾辰翊去营部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若非必要会议和训练,他几乎把办公室搬回了家。张卫国和几位相熟的战友也习惯了,有事直接来家里找他,常常看到顾团长一边抱着一个孩子,一边听着工作汇报,或者脚下晃着摇篮,手里批着文件。

孩子们在缺乏母亲细腻呵护的环境下,竟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予安越来越皮实,跑得飞快,说话也利索了不少,只是性子更急,稍不如意就扯着嗓子嚎,颇有顾辰翊在训练场上的风范。予乐则愈发沉静乖巧,能自己安静地玩上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