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曹府主母4

建安二十年,春寒料峭。

许都的朝堂之上,一股压抑的暗流在华服冠冕之下涌动。海外探索带来的巨大收益——堆积如山的黄金、前所未见的作物种子、以及那些形容古怪的“殷人”俘虏——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不断扩大,终于触及了最顽固的礁石:盘根错节的世家门阀。

今日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曹操高坐其上,面色沉静,但按在扶手上的指节微微泛白。凌霄以“参赞军国重事”的名义,设了一座屏风于殿侧,静听朝议。

议题很快从常规的粮赋、边患,转向了那个无法回避的方向——资源。

一位白发苍苍、代表着颍川陈氏的老臣,颤巍巍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却洪亮如钟:

“魏公!老臣近日闻之,府库钱粮,泰半耗于海外虚妄之事;能工巧匠,皆聚于那‘格物院’钻研奇技;乃至良田美宅,亦有赏赐予那些来历不明的海外野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他痛心疾首,花白的胡须都在颤抖:“中原疲敝,孙刘未平,正需积蓄力量,稳扎稳打。如此穷奢极欲,好高骛远,非明主所为!请魏公即刻裁撤海外船队,召回工匠,将资源用于充实中原,稳固根基!”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数位重量级大臣的附和。他们或引经据典,论证“固本培元”的重要性;或忧心忡忡,指出大量青壮被招募出海导致田亩荒芜;或隐晦地警告,如此庞大的资源掌握在“内帷”之手,于礼不合,于制有亏。

矛头,直指屏风之后的凌霄,以及她那套激进的“球统”计划。

曹操眉头紧锁,没有立刻表态。他深知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他们的支持是统治的基石,但他们的保守和短视,也常常是变革的最大阻力。

就在这时,屏风后传来凌霄清越平静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陈公所言,老成谋国,句句在理。”

众臣一愣,没想到她会先示弱。

然而,凌霄话锋一转:“然,陈公可知,去岁‘格物院’所献新式纺机,使冀州织坊产出倍增,府库帛绢之利,增几何?”

“陈公可知,引种自海外的‘金薯’、‘土蛋’,于兖州旱地试种,亩产几何,可活民多少?”

“陈公又可知,美洲‘新洛’据点,上月送回之金沙、宝石,折合五铢钱,又几何?”

一连三问,数据精准,掷地有声。她根本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