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铁柱正在审看典礼流程,前台通报有位自称“老朋友”的访客。来人是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副会长郑明,但铁柱敏锐地感觉到对方今天有些异常。
“铁柱啊,听说你们这次‘匠心奖’规模很大啊。”郑明寒暄几句后切入正题,“有个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郑会长请直说。”铁柱不动声色。
郑明压低声音:“我听说有些参赛作品可能...嗯...不是完全原创。有人反映看到了与国外某些作品的相似之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柱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平静:“谢谢郑会长提醒。我们所有的参赛作品都有完整的创作过程记录,经得起任何检验。”
郑明干笑两声:“那就好,那就好。我也是道听途说,提醒一下而已。”
送走郑明后,铁柱立即让林雪彻查所有参赛作品的原创性验证工作。“我怀疑这是对方放出的试探气球,真正的攻击可能会针对我们的原创性。”
果然,一周后,互联网开始出现零星帖子,暗示匠人村某些作品涉嫌“借鉴”国外设计。这些帖子很快被删除,但显然是有组织的试探性攻击。
“他们果然想在原创性上做文章。”林雪报告,“已经追踪到几个账号的IP来自同一地区,但无法证明与环球工艺集团有关。”
铁柱沉思良久,做出一个决定:“公开所有参赛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包括草稿、修改过程和参考素材。我们要用极致透明来应对质疑。”
这个决定再次在团队内部引起争议。
“这太冒险了!”二狗反对,“创作过程是商业机密,公开了容易被模仿!”
“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杜绝质疑。”铁柱坚持,“我相信真正的创意不在于隐藏,而在于持续创新。”
就在团队忙于准备作品公开工作时,又一个意外发生了。
王师傅病倒了。连续多日的加班和压力,让老人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医生诊断是过度疲劳导致的心脏问题,需要立即住院观察。
铁柱赶到医院时,王师傅正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却还惦记着工作:“那个龙凤呈祥的雕刻...细节还要再调整...”
铁柱握住老师傅的手:“您就安心养病吧,一切有我们呢。”
王师傅摇头叹息:“老了,不中用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
看着老人愧疚的神情,铁柱心中一阵酸楚。王师傅不仅是匠人村的技术核心,更是精神支柱。他的病倒对团队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
更棘手的是,王师傅负责的几件核心参展作品尚未完成,而这些作品正是对方可能重点攻击的对象。
“怎么办?临时换人根本来不及!”二狗急得团团转,“尤其是那件‘万象更新’,只有王师傅掌握那种独特的镂空技法。”
铁柱站在王师傅的工作台前,看着那件半成品。那是一件融合了多种传统雕刻技法的精品,构思巧妙,工艺复杂,确实是王师傅毕生技艺的结晶。
“或许...我们不该想着如何完成它,”铁柱突然说,“而是展示它的真实状态。”
林雪不解:“什么意思?”
“创作过程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铁柱眼神越来越亮,“为什么我们只展示完成品?何不把未完成的状态也作为展览的一部分?让观众看到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本身不就是对匠心最好的诠释吗?”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团队豁然开朗。立即调整展览方案,将王师傅的未完成作品作为“创作进行时”展区核心,配以创作笔记和视频记录。
与此同时,铁柱亲自去医院,向王师傅说明这个创意。老人起初难以接受:“这怎么行?未完成的作品怎么能展出?”
铁柱耐心解释:“您常告诉我,手艺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匠心独运。我们想展示的正是这种匠心。”
王师傅沉思良久,终于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太过追求完美,反而忘了手艺的本质...”
就这样,展览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匠心之旅”展区,专门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匠人的工作状态。这个调整后来被证明是展览最大的亮点。
颁奖典礼前三天,铁柱接到马克的报告:“确认了!环球工艺集团确实计划在典礼上发难。他们买通了一位记者,准备当场提出尖锐问题,同时会有‘观众’起哄,制造混乱。”
“具体内容?”铁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