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天平十年(公元207年)春,三月的洛阳城,乍暖还寒,正是一年中最为暧昧难言的时节。
严冬的酷寒已然败退,却仍恋栈不去,时不时从黄河岸边卷来一股料峭的寒风,提醒着人们它并未远遁。但温暖的生机毕竟占据了上风,午后的阳光已带着些许力度,懒洋洋地照在宫阙的琉璃瓦上,流淌下湿润的光泽。
城墙根下、御道两旁,那些历经一冬风霜的垂柳,枝条已不再是枯槁的深褐色,而是透出了一抹难以察觉的、朦胧的鹅黄嫩绿,有如极淡的烟雾缭绕枝头。护城河的冰层早已消融,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倒映着湛蓝的天色。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解冻后特有的、混合着腐殖质与青草萌芽的清新气息,但这气息中,依旧裹挟着一丝来自北方旷野的、挥之不去的寒意。
除了这些大自然的气息之外,还有一丝刀剑兵戈等武器铜铁的臭味——经常和武器打交道或者上过战场的士卒们对于这个味道都不会陌生,在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也不会陌生,甚至很多百姓都产生了生理不适。
每每空气中有这些味道传来之后,紧接着就会有杀戮的味道,和鲜血的味道。因为战争就要来了,普通百姓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