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争端再起

中原,五月,

尧离开安邑十日。

四岳后知后觉,得到这个消息后连水也顾不得喝,乘着马车赶往南边。

解池,有虞氏都邑,

数百年前,陶唐氏将这块贫瘠之地赐予来自东夷的难民。

这群难民源于大河之南的虞地,人称有虞氏。

其部落首领的两个儿子因首领权力之争,爆发了激烈冲突。

舜这支家族败走,一路西行,直到安邑。

在数百年的时光中,有虞氏诞生许多充满政治智慧的首领,尽管这里盐碱化的土地让他们无法获得更多粮食。

但进入农业社会后,中原大地的居民愈难从生啖血肉中获得足够的钠,

文明的发展也让暂得温饱的人类对口味有更高的需求。

和过去居住在此的有夏氏一样,有虞氏很快学会制盐,并通过食盐和陶器贸易累积了巨量财富。

但他们并没有耽于一时安乐,过去斗争的经历和有夏氏被无情驱逐的事实让他们居安思危。

发展职业军队,升级武器装备,学习马车的制作,利用财富对周边的小型聚落邦国施加影响力。

很快,有虞氏便从一群破落户跻身中原三流邦国之列。

二十年前,穷苦少年姚重华凭借其高尚的德行,出色的才华,强力的手腕成为有虞氏的舜。

自此之后,整个有虞氏的发展便如流星赶月,山河换颜,一跃成为中原豪强之一。

舜成为首领已经二十年,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在理政之余,舜也没有放下自己的看家本领——烧制黑陶。

尧正在舜的宫殿做客,居于大殿中央,聚精会神的盯着舜的举动。

舜跪坐在一边,左侧一堆黏土和矿石制作的颜料,右侧是各种形制的陶器。

其身前有一个圆坑,其内放置一个与坑口大小几乎相同的陶制圆盘。

圆盘下方有一个占据其三分之一的凹槽,其下放置一个顶部削出弧度的木桩。

一个奴隶手持一根长棍立在一侧。

舜将精心挑选的陶土和完,放在陶盘中央,对奴隶点点头。

奴隶将木棍一端伸入圆盘凹槽缓缓转动,他神色凝重,动作熟稔,

圆盘越转越快,直到奴隶快要跟不上速度,

抓住时机,奴隶见缝插针轻松抽出木棍。

这便是有虞氏引以为傲的快轮制陶技术。

舜眯起眼睛,右手轻抚陶土,好似母亲面对怀里的婴孩一般,温柔娴静。

当然在内行人看来,这个动作可以称得上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