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官营交易总署

理查德见他如此气定神闲,虽心中疑窦未完全消除,但那平静的态度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耸耸肩:“好吧,陈,我相信你的智慧和权威。但愿……这种令人沮丧的局面能早日改善。”

“自然。”陈恪微笑颔首,亲自执壶为他续上茶水,“生意终究是要做的,且放宽心。尝尝这新到的西湖龙井,去去暑气。”

话题被轻巧地引开,转向风土人情与航海见闻。轩内气氛复又缓和下来,仿佛方才那番尖锐的指控只是一段无足轻重的小插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唯有陈恪低垂的眼眸深处,一丝冷冽的锐光飞快闪过,旋即湮灭在氤氲的茶香之中。

窝里横么?他心下冷笑。

倒也……不算意外。

所幸,他备下的,从来不止明账上一招。

理查德所遭遇的“软钉子”,并非孤例,更像是一股无声的暗流,在港区看似井然的秩序下蔓延,考验着新任知府的权威与智慧。

寻常官员或会陷入无休止的调解、恫吓或妥协之中,但陈恪的反应,却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与高效。

他没有召集本地豪商进行徒劳的训诫,也没有发布措辞严厉却可能沦为一纸空文的禁令。

在听完理查德抱怨的次日,一份由他亲笔起草、盖着上海府知府大印的告示,便以最快的速度张贴于市舶司衙门、各主要市口及城西工坊区最显眼的位置。

告示内容清晰、冷峻,不带丝毫商榷口吻:

“奉知府陈钧令:为畅通商路,平抑市价,惠工恤商,兹于上海府城内设立‘官营交易总署’。自八月初一始,总署将依市舶司每日公示之参酌价,敞开收购各类合乎规制之工坊货品,包括但不限于丝织、棉布、漆器、竹木器、精瓷等。货至即验,验讫即兑,现银结算,绝无拖欠。”

“此令非为与民争利,乃设一公允之基。民间交易,依循自愿,总署出价若非最优,商户可自择买主,绝无强迫。然,若有奸猾之徒,胆敢以势压人,明暗阻挠商户与总署交易,一经查实,无论背景,本府定以‘扰乱市廛、破坏开海’重罪严惩不贷!勿谓言之不预!”

这告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官营交易总署”?敞开收购?现银结算?

对于那些在夹缝中求生、饱受盘剥的中小作坊主而言,这无异于黑暗中投下的一道强光!

官府直接成为了一个巨大、可靠且出价公道的买主,更重要的是,与官府交易,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足以抵消那些来自本地豪强的“软威胁”!

而告示末尾那句杀气腾腾的“勿谓言之不预”,更是清晰无比地划下了红线,彰显了陈恪不容挑战的意志。

几乎在告示贴出的同时,位于府衙东侧一片原本闲置的官廨被迅速清理出来,挂上了“上海府官营交易总署”的黑底金字牌匾。

户房、工房的书吏被大量抽调,算盘、秤砣、验货的桌椅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队神情冷峻的府衙亲兵入驻维持秩序,一切都显示出极高的执行效率。

陈恪的逻辑简单而直接:既然旧的交易网络被地方势力把持,形成无形的壁垒,那么他就亲手搭建一个新的、更强大、更守规矩的交易平台。

这个平台不依赖于任何中间商的人情世故,只遵循明码标价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