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盛世明君

华夏英雄谱 一棹碧涛 11080 字 23天前

三天后,荒原上出现了奇迹。在高辛的指挥下,两族共同挖掘的沟渠已然成型。清澈的溪水从远处奔腾而来,被巧妙地分成了三股。一股欢快地流入东夷的田地,滋润着即将播种的土地,干涸的土地仿佛久旱逢甘霖,贪婪地吮吸着溪水;一股潺潺地灌进有苗的领地,唤醒沉睡的土壤,原本荒芜的土地似乎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剩下的一股则继续奔腾向前,流向更下游的九黎族。

为了控制水流的大小,高辛发明了分水闸。那简单却又充满智慧的杠杆装置,只需轻轻一扳,就能调节水流的方向和大小,连孩童都能轻松操作。看着那有序流淌的溪水,两族的人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曾经的仇恨似乎也随着溪水慢慢流走,他们开始相互交流,甚至互相帮助,一起修缮沟渠,加固堤坝。

而此时,穷蝉却在营帐中愤怒地摔碎陶杯。碎片溅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破碎的声音。他来回踱步,双眼通红,如同一只被困的野兽。

“这是作弊!”穷蝉大声咆哮,“你早就在暗中笼络各部!”他觉得高辛的这一切举动都是蓄谋已久,是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越想越气,恨不得立刻冲出去找高辛理论一番。

穷蝉回想起过往,高辛总是以温和善良的形象示人,赢得了不少部族的好感。而自己,虽然勇猛善战,却因为脾气暴躁,常常得罪其他部族。在权力的争夺中,他渐渐处于下风。这次高辛解决两族争端的举动,无疑又为他积攒了更多的威望。

“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坐视不管。”穷蝉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他决定去找高辛,当面质问他,揭露他所谓的“阴谋”。

穷蝉怒气冲冲地来到高辛的营帐外,不等通报,就直接闯了进去。高辛正在营帐内查看沟渠的图纸,看到穷蝉气势汹汹地闯进来,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站起身来

“穷蝉兄,如此匆忙赶来,所为何事?”高辛问道。

穷蝉冷哼一声,大声说道:“高辛,你别再装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吗?你用这些小恩小惠笼络东夷和有苗,不就是为了日后能登上那至高之位吗?”

高辛听了,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静静地看着穷蝉,目光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穷蝉兄,你误会了。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这片荒原上的人们能够和睦相处,不再有战争和杀戮。水源是大家共有的,只有合理分配,才能让每一个部族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哼,你少在这里假惺惺!谁会相信你的鬼话!”穷蝉根本不相信高辛的话,他觉得高辛这是在狡辩。

正在专注修补草鞋的高辛,只是微微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的恼怒。他的目光平静如水,仿佛外面的怒吼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微风。“兄长可知为何九黎族三十年未反?”他平静地问道,那声音轻缓,却在这略显嘈杂的营帐中清晰可闻,仿佛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话题。

穷蝉愣住了,这个问题他从未想过。在他的认知里,九黎族一直是个潜在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起兵叛乱。那些身材魁梧、勇猛善战的九黎族人,时常在他的噩梦中挥舞着兵器,鲜血四溅。他一直主张以武力镇压,以绝后患,却从未思考过九黎族为何如此长时间的安静。

高辛轻轻放下手中的草鞋,站起身来,手中还握着那沾着鞋底泥土的针线。他缓缓走向营帐中央,举起鞋底沾着的泥土,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我每年会走遍每个部落,记下他们缺多少种子,少几头牲口。我知道他们的孩子何时生病,知道他们的老人何时需要照顾。”他的声音很轻,却如同重锤一般敲在穷蝉的心上。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深沉的力量,让穷蝉心中泛起层层波澜。

穷蝉望着高辛,眼中满是疑惑与思索。他试图从高辛的话语中找到答案,却又觉得这答案太过简单,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这与九黎族不反有何关系?”穷蝉忍不住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急切,渴望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高辛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又柔和。“当我们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帮助,他们便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会轻易背叛一个真心对待自己的人呢?”高辛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与仁爱,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古老而又深刻的道理。

穷蝉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自己以往对待其他部落的方式,总是以武力威慑,以权势压人。他从未想过,关心与帮助,竟然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让那些潜在的敌人放下武器,选择和平共处。

月圆之夜,银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如同铺上了一层银霜。整个世界都被这柔和的月光笼罩,显得格外宁静祥和。高辛独自来到溪边,这里曾是鲜血染红的地方,如今却恢复了平静。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小主,

高辛静静地摆放好祭品,那祭品是他精心准备的,每一样都代表着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敬意。他将黍酒洒入溪水之中,酒液融入溪水,泛起一圈圈淡淡的涟漪。那涟漪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如同梦幻般美丽。

穷蝉远远地望着堂弟,月光下的高辛身影显得格外孤独。他的身姿挺拔,却又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穷蝉突然觉得,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堂弟。在他的印象中,高辛总是温和善良,不喜欢争斗,更愿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此刻,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深远智慧和伟大胸怀的领袖。

他突然明白了父亲为何给高辛赐名“帝喾”,“普施利物”这四个字此刻在他心中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个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平息争端的年轻人,看似柔弱,却有着比任何利剑都可怕的力量——那是源自内心的仁爱与智慧。

颛顼的葬礼,宛如一场浓重的阴霾,沉甸甸地笼罩着整个大荒。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此刻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仿佛连山川河流都在为这位伟大先帝的离去而默哀。

巨大的灵堂,如同一座庄严肃穆的丰碑,矗立在天地之间。灵堂前,人们身着素服,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在风中轻轻摇曳。每个人的神色都写满了哀伤,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先帝的深切缅怀,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

大祭司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缓缓走向灵堂中央。他手中捧着一个尘封已久的玉匣,那玉匣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而柔和的光芒,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与秘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目光紧紧地聚焦在那玉匣之上,因为这里面装着先帝最后的诏命,它宛如一颗命运的种子,关乎着大荒未来的走向,决定着这片土地上无数生灵的命运。

大祭司轻轻地将玉匣放置在祭台上,然后缓缓伸出双手,打开了那承载着重大使命的匣子。他小心翼翼地展开诏书,那朱红色的字迹,如同一滴滴鲜血,醒目而刺眼,仿佛带着颛顼临终前的叹息与牵挂。

“朕子穷蝉,勇武有余而仁厚不足。”诏书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众人的心。穷蝉站在人群之中,听到这句话,身体微微一震,脸上的肌肉瞬间紧绷起来。他握紧了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泛出白色。

“玄嚣孙高辛,德配天地,当继大统。”随着诏书内容的缓缓宣读,整个灵堂一片寂静,只有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人们的素服,发出沙沙的声响。穷蝉的剑哐当一声落地,剑身溅起的尘土,在昏黄的光线中肆意飞舞,仿佛是他此刻破碎的梦想。

他微微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衣领。他的双眼通红,充满了不甘与愤怒,看向对面的高辛。本以为会在堂弟眼中看到胜利的喜悦,看到那种志得意满的神情,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有深沉的哀伤,仿佛这一场争斗,并未给他带来丝毫的快意。高辛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着无尽的悲悯与无奈,他的内心或许也在为这残酷的命运安排而痛苦挣扎。

“这不公平!” 一名将领突然拔剑而起,剑刃反射着落日的光,晃得人眼生疼。他涨红了脸,大声吼道:“按祖制,这帝位该由穷蝉继承!” 他的声音在灵堂前回荡,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周围的将士们听到这话,有的微微点头,他们心中或许也有着同样的想法,认为穷蝉作为先帝之子,继承大统乃天经地义;有的则面面相觑,神色中充满了犹豫与纠结,他们深知先帝诏书的权威性,却也理解穷蝉一方的不甘。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一触即发。

穷蝉望着那名拔剑而起的将领,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些将士是出于对他的忠诚与支持,才会在此时挺身而出。然而,他也清楚,此刻的反抗或许只会带来更多的纷争与混乱。

高辛静静地站在场地中央,身姿挺拔,目光平静地扫视着众人。微风轻轻拂过,撩动他的衣衫,却丝毫未打破他周身的沉稳气场。

突然,高辛抬起手,动作干脆利落地撕下衣袖。那一瞬间,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只见他露出的手臂黝黑而粗壮,上面布满了层层叠叠的老茧。这些老茧,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艰辛与磨难。高辛微微抬起手臂,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这些茧,是我在陈锋氏部落犁地时磨出来的。” 他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泥土的厚重,那是无数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留下的痕迹。在陈锋氏部落,土地贫瘠,耕种艰难,但高辛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和部落的百姓一起,用粗糙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生活的食粮。

接着,高辛缓缓解开衣领。随着衣领的敞开,胸前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疤痕映入众人眼帘。人群中不禁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叹声。高辛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的痛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这是在九黎族扑灭山火时烧的。” 那是一段惨烈的日子,山火如同凶猛的巨兽,在九黎族的领地肆虐。火焰冲天,所到之处一片焦土。高辛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带领着勇士们奔赴火场。在那漫天的火光中,他不顾自身安危,冲在最前面,用身躯阻挡着火焰的蔓延,只为了保护部落的百姓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火无情地舔舐着他的身体,他却从未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守护部落。

小主,

最后,高辛指向腰间那磨损的龟甲。龟甲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文字,这些符号和文字记录着各部落的饥饱冷暖,是高辛对部落百姓深深的关怀与责任的体现。他环视着周围的众人,目光中充满了真诚与担当,大声说道:“兄长若要帝位,高辛即刻让贤。”

穷蝉站在人群中,看着堂弟身上那些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印记,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那些老茧、疤痕和龟甲,都是高辛为部落付出的证明。而自己呢?穷蝉不禁陷入了回忆。

那时,他们还都是懵懂的孩童。部落里来了远方的商人,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儿。其中,一把精美的青铜剑最为引人注目。那青铜剑剑身闪烁着寒光,剑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穷蝉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了。他满心欢喜,缠着父亲颛顼,非要那把剑不可。颛顼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微微皱起了眉头。

而高辛,却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没有对青铜剑的渴望,而是怯生生地向颛顼讨要一包谷种。颛顼有些惊讶,看向高辛,眼中渐渐露出赞许的神色,他伸手摸着高辛的头,缓缓说道:“此子知民之本。” 那一刻,高辛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明白,对于部落来说,谷种意味着生存,意味着希望。

如今站在部落众人面前,高辛和穷蝉已然成长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穷蝉生活在颛顼的庇护下,享受着部落的优渥待遇,却很少真正为部落的百姓做些什么。而高辛,他深入各个部落,与百姓同甘共苦,为部落的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穷蝉的心中五味杂陈,有对高辛的敬佩,有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反思,也有一丝不甘。他看着高辛,心中暗暗思索:自己难道真的不如堂弟吗?自己从未像高辛这样,为部落的百姓如此拼命付出过,可自己又何尝不想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帝位,带领部落走向辉煌呢?

就在穷蝉内心纠结之时,部落中的一位老者缓缓走出人群。老者白发苍苍,眼神却格外明亮。他看着高辛和穷蝉,声音洪亮地说道:“帝位,非能者不能居之。高辛,你这些年为部落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的勤劳、勇敢和担当,是我们部落的希望。而穷蝉,你虽有颛顼之子的身份,但这些年,你可曾像高辛一样,为部落的百姓尽心尽力?”

穷蝉的脸色微微泛红,他低下头,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老者继续说道:“部落的发展,需要的是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人。高辛,你以民为本,为部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帝位,理应由你继承。”

听到老者的话,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高辛的认可和支持。高辛看着众人,心中满是感动。他深知,这帝位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穷蝉抬起头,看着高辛,眼中的不甘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他走上前,拍了拍高辛的肩膀,说道:“堂弟,你当之无愧。我愿辅佐你,一同为部落的发展努力。”

高辛看着穷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握住穷蝉的手,说道:“兄长,有你相助,部落定能更加昌盛。”

就在这时,阳光穿透云层,洒下万道光芒,将整个部落笼罩在一片温暖之中。高辛站在部落中央,接受着众人的欢呼与祝福。

高辛的足迹踏遍了山川大地,每一处都留下了他辛勤付出的汗水。他的到来,如同春风吹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百姓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每到一处,都会有质朴的人们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招待他,虽然那些食物在如今看来或许简单粗糙,但在当时却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

高辛的威望在各个部落中与日俱增。终于,到了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关键时刻,众人一致推举高辛为新的领袖。登基大典的日子,如同黎明前最璀璨的曙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大典当日,清晨的阳光如金色的丝线,轻柔地洒在部落的广场上。广场上早已万民齐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期待与敬仰,手中献上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束束新收的谷物。那金黄的谷穗,颗粒饱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也象征着百姓们对高辛的感恩与拥戴。

帝喾高辛头戴荆冠,身着朴素却不失庄重的服饰,缓缓走上高台。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天下百姓的期望。他的面容庄重而慈祥,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那是饱经风霜、为百姓操劳的印记。他的眼神中透着对天下百姓深深的责任,犹如深邃的夜空,包容而坚定。

高辛站在高台上,俯瞰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登基大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交接。沉默片刻后,他抬起头,声音洪亮地宣布:“废除活人祭祀,改用五谷供奉天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在人群中炸响。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音响彻云霄。在过去,活人祭祀是部落由来已久的传统。每到重大节日或遭遇灾难时,部落便会挑选年轻的男女作为祭品,献给天地神灵,以求庇佑。但高辛深知,每一条生命都无比珍贵,百姓们不应再承受这样的痛苦。他要用更加仁慈的方式,祈求天地的庇佑。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标志着部落开始走向更加人道、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呼稍稍平息后,高辛从身后取出改良的黍种。那些黍种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颗粒饱满,散发着生命的光泽。这是高辛带领族人经过多年培育改良的成果,具有产量高、抗病虫害等优点。

高辛耐心地向各部的首领讲解着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他的声音清晰而温和,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让首领们沉浸其中。他告诉他们,播种的时机要选在春雨初歇之时,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肥要恰到好处。他还分享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小窍门,比如用艾草熏田、用草木灰防虫等。

首领们围在高辛身边,认真地听着,眼中满是希望。他们深知,这些改良的黍种和种植技术,将给部落带来新的生机与繁荣。他们有的不时点头,有的则拿出随身携带的兽骨,在上面刻下关键的要点,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

当高辛把黍种递到最骄傲的九黎战士手中时,场面一度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位高大的战士,平日里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令敌人闻风丧胆。此刻,他单膝跪地,双手恭敬地接过黍种。他的眼中竟闪烁着泪花,那泪花中既有对高辛的敬仰,也有对部落未来的憧憬。

在九黎部落,曾经因勇猛好战而与其他部落发生过不少冲突。但高辛并没有对他们另眼相看,反而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同样的帮助和关怀。这份宽广的胸怀,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骄傲的战士。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九黎部落将与其他部落携手共进,共同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美好的未来。

登基大典结束后,帝喾高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奔波在各个部落之间,监督改良黍种的种植情况,解决百姓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部落联盟日益繁荣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很多年后,当放勋追忆父亲时,总说起那个画面:夕阳将帝喾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站在高台上,手中捧着谷种,仿佛真的做到了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高辛的一生,始于一个生而自言其名的婴儿。他没有选择用刀剑去征服天下,而是用沟渠、用五谷、用自己的仁爱与担当,赢得了百姓的真心拥护。

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印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传奇。在他的治理下,部落之间的纷争渐渐减少,人们不再生活在恐惧和战乱之中。

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那是高辛对百姓的承诺;村落中,孩子们欢笑玩耍,那是高辛带给人们的和平与安宁。

帝喾高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领袖。他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那充满仁爱与希望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