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公堂自辩

“便民利举?”陈砚舟眉头一挑,语气带着明显的讥诮,“好一个‘便民利举’!本官倒要听听,你如何个便民,又如何个利举法!”

“大人明鉴。”沈墨轩从容道,“科考乃朝廷抡才大典,关乎国运,士子前程系于一身。然号舍狭小,条件艰苦,亦是事实。草民所见,诸多学子因考篮简陋,颠簸之下墨污试卷者有之;因食物易腐,考试中途饥馑难耐者有之;因油灯昏暗,夜间难以视物、损及目力者亦有之。此等琐碎之苦,看似细微,实则分散心神,影响发挥。朝廷求贤若渴,意在选拔真才实学之士,而非考验学子忍受琐碎不便之能。”

他顿了顿,见陈砚舟虽面色依旧冷峻,但并未打断,便继续道:“草民所制考篮,内部结构清晰,所有隔断一目了然,绝无任何暗格机关,其‘防作弊’之名,正是源于此——便于巡检官查验,使学子免于反复盘查之扰,能更快安心入座。此非扰乱秩序,实为辅助维持秩序,提高查验效率。”

说着,他打开木箱,取出那个拆解开的考篮样品,双手呈上:“大人可亲自查验,所有结构,皆在明处。”

陈砚舟示意衙役将样品取过,他仔细看了看那些敞亮的隔断和简单的卡槽绑带,确实未见任何可疑之处。他沉默着,将样品放下。

沈墨轩又道:“至于特制食物,乃是选用新鲜食材,通过充分烘烤去除水分,用洁净油纸紧密包裹,以求耐存卫生,避免学子因饮食不洁而染疾,影响考试。油灯亦是选取市面已有之明亮稳定款式,稍加改良,减少烟尘,保护学子目力。此二者,皆为保障学子能以最佳状态应对考试,何来‘惑乱士心’之说?”

“巧言令色!”陈砚舟冷哼一声,“即便你所言有些许道理,那租赁之法,充满商贾算计,使科举之地沾染铜臭之气,又当何解?士子当重义轻利,岂能如此锱铢必较?”

“大人,”沈墨轩目光澄澈,“赴考学子,并非人人出身富庶。寒门子弟,筹措盘缠已属不易,若因一个考篮、一盏油灯而耗费过多,岂非不公?租赁之法,正是为这些寒门学子提供便利,使其能以极小代价,获得与富家子弟相近的考试条件。此非鼓励锱铢必较,实为体恤寒微,给更多学子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朝廷开科取士,不也正是为了打破门第之见,广纳寒门英才吗?草民此举,与朝廷求贤之本意,暗相契合。”

他这番话,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将自身的商业行为巧妙地与“朝廷求贤”、“体恤寒微”、“维持秩序”等大义名分捆绑在一起,每一句都站在了道理的制高点上。

陈砚舟一时语塞。他准备好的种种训斥,在沈墨轩这番“便民利举”的论述面前,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他确实找不到沈墨轩违反任何一条明令律法的证据,对方的所有产品都合规,甚至在某些方面,确实如他所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值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书记官记录的笔也停了下来,偷偷抬眼看了看面色变幻不定的陈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