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窗望去,只见城西方向火光冲天,正是白日里查封的盐仓所在。
“好快的手脚。”他冷笑,立即唤来护卫,“速去火场,尽可能保全证据。”
然而为时已晚,盐仓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连同里面的“官盐”也一并消失。
次日,赵汝明一脸痛心前来请罪:“下官失职,竟让盐仓走水,请大人责罚。”
沈墨轩知他是幕后主使,却苦无证据,只能淡淡道:“天灾人祸,非赵大人之过。只是盐务巡查仍需继续,还请赵大人配合。”
赵汝明连声应诺,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
接下来的巡查中,沈墨轩明显感觉到阻力增大。各盐仓防备森严,再难突击检查;盐务档案也被以各种理由推脱,难以调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派去联系陈砚舟所列名单上官员的人,大多回报说那些官员或病或休,避而不见。少数肯见面的,也言辞闪烁,不敢深谈。
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他周围缓缓收紧。
这夜,他独坐行馆书房,对着一堆杂乱无章的线索苦思。盐务之弊明明近在眼前,却始终抓不到实质证据;秦昭雪神秘消失,杜如晦的账册又语焉不详;就连顾青派来保护他的人,也连日来遭遇多起“意外”,三人受伤。
一切迹象表明,对手在江淮的掌控力,远超他预期。
他揉着太阳穴,目光无意间扫过随身携带的几本书籍——为打发旅途时光,他带了几本杂书,其中有一本是前朝野史。
鬼使神差地,他拿起那本野史翻看起来。书中多记前朝奇闻异事,他本是为排遣烦闷,却在一篇关于江湖秘闻的记载中,看到一段文字:
“天机阁者,隐于市朝,掌天下秘辛。其众遍布四海,行踪莫测,或言可通天地,或言可易江山。然阁中之人,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亦不求权财,所图为何,无人知晓。”
沈墨轩心中一震,继续往下读:
“前朝末年,天机阁曾助太祖起兵,献舆图、通消息、筹粮饷。太祖登基后,欲重赏阁主,阁主却飘然而去,只留一言:‘天机不可泄,世事自有道。’此后百余年,天机阁偶现踪迹,每每在天下大变前夕。”
书中还提到,天机阁中人多以单姓行走世间,行事诡秘,常在关键时刻影响时局,却又从不居功。
沈昭雪放下书,心中波涛汹涌。秦昭雪的行事风格,与书中描述的天机阁何等相似!她总在关键时刻出现,提供关键信息,却又迅速消失;她不求回报,身份成谜;她能量巨大,能得知连陈砚舟都难以获取的宫中秘辛。
难道她就是天机阁的人?
这个想法让他既惊且疑。若真如此,她相助自己,是出于何种目的?天机阁“从不求权财”,那他们所图为何?
他想起秦昭雪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想起她言语中偶尔流露出的对朝局的深刻洞察,想起她赠他那本看似随意却大有深意的棋谱...
一切线索似乎都指向这个神秘组织。
窗外,夜风呼啸,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
沈墨轩重新点亮一盏灯,取出秦昭雪所赠棋谱,细细研究。这一次,他不再关注棋路变化,而是注意棋谱的旁注和标记。
终于,在棋谱最后一页的角落,他发现了一个极小的印记——一个圆圈,内含七星图案,与野史中描述的天机阁标记一模一样。
他心跳加速,又取出杜如晦的账册,翻到提及“秦姓女子”的那一页,在烛光下仔细辨认。果然,在那一行小字旁,也有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相同印记。
秦昭雪,果然与天机阁有关!
这一发现让他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终于对秦昭雪的身份有了线索;不安的是,天机阁这等神秘组织卷入朝争,目的恐怕非同小可。
他推开窗,让夜风吹散满室烛烟。江宁城的夜色深沉,远山如黛,近街寂寥。
“大人,有客来访。”护卫在门外禀报。
沈墨轩一怔,这么晚了,谁会来访?
“来人可报姓名?”
“她说姓秦。”
沈墨轩心中巨震:“请她进来。”
不多时,一个披着斗篷的身影步入书房,掀开兜帽,露出秦昭雪那张清冷的面容。
“秦姑娘?”沈墨轩难掩惊讶,“你不是...”
“在京中消失,不代表我不能来江淮。”秦昭雪淡淡一笑,自行坐下,“沈大人近日可好?听说你一路颇为不顺。”
沈墨轩凝视着她:“秦姑娘消息灵通。不过比起我的不顺,我更想知道姑娘的真实身份。”
秦昭雪不答,目光扫过桌上那本前朝野史和棋谱,了然地笑了笑:“看来沈大人已经有所猜测。”
“天机阁?”沈墨轩直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