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却摇头:“沈参议太过谨慎!改革就是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若事事畏首畏尾,何谈革新?”
范仲淹此时开口:“介甫勇气可嘉,但沈参议所言不无道理。改革确需考虑各方反应。”
王安石急切道:“范公!当断则断!如今陛下支持新政,正是大刀阔斧之时。若错过这个机会,不知又要等多少年!”
沈墨轩看着激动不已的王安石,心中五味杂陈。他欣赏对方的魄力和远见,但也担心其激进作风会适得其反。
“王大人,”他缓缓道,“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强行推进,恐生变故,不如...”
“沈参议!”王安石打断他,目光如炬,“我原以为你经商海外,见多识广,必有革新之志,没想到竟如此畏首畏尾!实在令人失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两位都有革新思想的官员,因理念和方法的不同,竟当众争执起来。
范仲淹正要调解,忽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匆匆入内,在范仲淹耳边低语几句。
范仲淹面色顿变,起身道:“诸位,刚接到急报,淮南漕运枢纽淮安府,发生漕工暴动,漕运已完全中断!”
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王安石猛地站起:“范公,这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请让下官前往处理,必借此机会推行漕运新政!”
沈墨轩也起身:“下官愿一同前往,协助王大人平息事端。”
范仲淹看着二人,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好!就命你二人为钦差,前往淮安处理漕工暴动,并着手漕运改革。”
他目光严肃地补充道:“但切记,稳定为上,改革次之。万不可激化矛盾,酿成大乱。”
“下官领命!”二人齐声应道。
退出垂拱殿,王安石迫不及待地对沈墨轩道:“沈参议,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定要借此推行全面改革!”
沈墨轩却眉头紧锁:“王大人,漕工暴动,必事出有因。我们还是先查明真相,再谈改革不迟。”
王安石不以为然:“无论如何,这都是推行新政的良机。沈参议,我希望这次你能全力支持我的方案。”
沈墨轩没有立即回答。他看着王安石眼中炽热的光芒,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位雄心勃勃的改革者,将会把他们带向何方?
宫门外,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多时。见沈墨轩出来,车帘掀开,露出苏芷瑶担忧的面容。
“听说淮安出事了?”她轻声问道。
沈墨轩点头,登上马车:“陛下命我与王安石前往处理。”
苏芷瑶面色微变:“王安石?就是那位力主全盘推翻旧制的王介甫?”
“你也知道他?”
“京城谁人不知?”苏芷瑶蹙眉,“此人锐意革新,但行事过于激进。你与他同行,务必小心。”
沈墨轩苦笑:“圣命难违。”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沈府。苏芷瑶忽然压低声音:“有件事要告诉你,秦昭雪又出现了。”
“什么?她在哪里?”
“今早她派人送来一封信,”苏芷瑶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信中说,淮安漕工暴动并非偶然,背后有人操控。她要你特别小心...新政派内部的人。”
沈墨轩心中一震:“新政派内部?”
“信上没有明说,”苏芷瑶摇头,“但她说,有些人表面支持新政,实则另有所图。”
沈墨轩展开密信,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漕工之乱,内有隐情。新政非铁板一块,慎防身边人。”
他抬头看向窗外,京城的街道熙熙攘攘,人人面色如常,仿佛什么都不会发生。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正在涌动。
远处,王安石骑着马,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匆匆而过,向着淮安的方向疾驰。
沈墨轩握紧手中的密信,心中升起一个疑问:
这场漕工暴动,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而那个隐藏在新政派内部的阴谋家,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