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刚签好契约手续付了银子。
那边便有一名王府侍卫寻了过来。
侍卫在国子监附近的街道转悠,很容易就找到了李洵和傅义。
原因很简单。
房行门口拴着的那两匹神骏马匹,马屁股后面都烙着忠顺王府特有的徽记,醒目得很。
“王爷。”
那侍卫快步上前,恭敬地行礼,将一卷文书双手呈上。
“这是京城所有大小书院的详情和位置图册。
按六爷您的吩咐,从礼部调阅抄录,其中官办书院七所民办书院十二所。”
李洵接过那卷文书,翻身上马,示意傅义和侍卫跟着。
他让马儿慢悠悠地沿着街道走着,自己则坐在马背上,摊开那卷书院名录,仔细翻阅起来。
那七所官办的书院。
他只看了一眼便略过了。
这些书院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文官集团的影子,他没必要此刻就去触这个霉头,惹一身骚。
他的目光主要落在了那十二所民办书院上。
这些民办书院,多是由致仕的官员、有名望的士人、学者,或是本地的豪绅富商出资创办。
前者多为博个兴学育才的清名,后者则多少掺杂着利益与扬名的考量。
李洵的手指在名录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处:
“这所集贤书院占地最广,地址在京郊颇为幽静,孤怎么之前没听说过这处?”
随行的侍卫忙回禀道:
“王爷,这集贤书院是前年才修建完工的,出资的是皇商夏家。
据说夏家设立此书院,主要是供给那些家境贫寒却又一心向学的学子。
就只有一个条件……需,需得五官端正,相貌标致……”
“夏家?”不等侍卫说完,李洵若有所思,用扇骨轻轻抵着下巴,不由得笑了起来。
“夏姑娘家?呵,有点意思。
出资资助俊俏的寒门小书生,莫非是想等着他们将来金榜题名时。
来个榜下捉婿,捡个现成的乘龙快婿?”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这夏家倒是打得好算盘。
不过。
这集贤书院的位置、规模,倒是正合他意。
幽静便于保密。
占地大方便日后扩建和进行一些实验。
至于夏家。
他李洵看上的东西,还有拒绝的道理。
何况……
夏金桂,那不是白送吗。
“走,去京郊瞧瞧这集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