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轻飘飘地落在陈默脚边,边缘齐整得像用尺子比着裁出来的。他弯腰捡起,指尖触到那层薄而韧的材质,轻轻一捻就发觉不对劲——这不是普通纸张,倒像是某种隔音材料的碎片。
"他们在监听。"他压低声音,几乎贴着地面传出去,"但不想让外面的声音混进来。"
苏雪还站在门框内侧,手电光依然照着书架的空位。听见这话,她没抬头,只是把录音笔往口袋里按得更深了些。
陈默把纸片翻过来,背面没有字迹,却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像是铅笔轻轻划过又被擦掉。他眯起眼睛看了两秒,忽然抬手,把手电光斜着打上去。划痕在特定角度下显出了波纹状的起伏。
"这是声波图的拓印。"他说,"有人在这儿试过弹琴。"
苏雪终于抬起头:"你是说,管风琴本身就是炸弹?"
"不止是。"他朝祭坛方向走去,脚步轻得像怕惊动什么,"它是钥匙,也是锁。他们需要听一首完整的曲子,才能启动下一步。"
他在管风琴前停下。这架老式乐器通体漆黑,雕花繁复,风管从地板直通穹顶,像一排沉默的哨兵。当他蹲下身,用手电照进琴底时,发现原本该连接风箱的铜管旁多出了一组线路,细如发丝,缠绕在主轴上,末端埋入地砖缝隙。
"果然是靠频率共振。"他自言自语,"只要弹对了调,整个教堂都会跟着震动。"
苏雪靠在门边,没再往前。她知道这时候不该打扰他思考。
陈默从工具箱里取出调音锤,轻轻敲了敲中央C键附近的风管接口。一声闷响后,他把耳朵贴近听筒改装的频率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微微偏移了一点。
"差了0.3赫兹。"他点点头,"够用了。"
他在琴凳上坐下,双手平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静默了三秒。一段旋律突然浮现在脑海中——不是乐谱,也不是声音,而是前世某个实验室事故报告里的数据记录:以A440赫兹为基准,±0.5赫兹内触发谐振,超出则判定信号异常,自动延迟引爆。
他睁开眼,手指搭上琴键。
第一个音落下时,地板轻微颤动了一下。第二、第三个音接连响起,节奏平稳,正是《国际歌》的前奏。可就在第四小节转入高潮前,他左手悄悄压住踏板,右脚却微微抬起,改变了风箱供气的节奏。
音色开始微妙地扭曲。标准的旋律还在,但泛音层多了些不规则的波动,像是收音机信号不好时的杂音。
三秒过去,没有爆炸。
五秒,七秒,十秒……
他继续弹奏,额头渗出一层薄汗。他知道对方在监听,也知道系统正在比对信号。只要这偏差维持在临界值内,就不会触发备用遥控模式。
"就差一点……"他在心里默念。
突然,左脚一滑,踏板回弹太快,音高猛地往上窜了半拍。
检测仪的警报灯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