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常洛被她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可还没等下旨,朱常洛的病情就越来越重,甚至连床都下不了了。大臣们得知后,纷纷进宫探望,看到李选侍还在跟朱常洛提封妃的事,都气得不行。给事中杨涟(就是后来“东林六君子”之一)忍不住上奏,说:“陛下龙体违和,李选侍不思伺候,反而只想着封妃,此乃祸乱后宫之举,请陛下严惩!”
朱常洛虽然心里护着李选侍,但也知道杨涟说得对,只好安抚大臣们说:“朕知道了,等朕病好了再说。”可他的病,再也没好起来。
万历四十八年(1620 年)八月二十九日,朱常洛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急召大臣们进宫,想托孤。可李选侍却拦在乾清宫门口,不让大臣们进去,还大声嚷嚷:“皇上要立我为皇后,你们快帮我传旨!”
大臣们都惊呆了——朱常洛还没驾崩,李选侍就想着当皇后,这也太急了吧!杨涟气得直接推开李选侍,带着大臣们冲进宫里。朱常洛见大臣们来了,赶紧说:“朕要立皇长子朱由校为太子,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说完,就咽气了。
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就成了明朝历史上着名的“一月天子”。他一死,李选侍的天就塌了——她没了靠山,封皇贵妃的事泡汤了,连儿子朱由模也成了没爹的孩子。可李选侍不甘心,她觉得自己手里还有一张“王牌”——皇长子朱由校。
朱由校的母亲王氏早逝,朱常洛就让李选侍负责抚养朱由校。李选侍觉得,只要把朱由校攥在手里,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说不定还能当“皇太后”。于是,她把朱由校软禁在乾清宫里,不让他跟大臣们见面,还对他说:“你现在还小,朝政的事你不懂,等我帮你处理,你只要听我的就行。”
朱由校当时只有十六岁,性格懦弱,从小就怕李选侍,只好乖乖听话。李选侍见朱由校听话,更得意了,她甚至想在朱由校登基后,跟他一起住在乾清宫,垂帘听政。
可李选侍忘了,明朝的大臣们,尤其是东林党人,最恨的就是“后宫干政”。朱常洛一死,大臣们就把矛头对准了李选侍,一场围绕“朱由校归谁管”“李选侍住哪儿”的斗争,很快就爆发了——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着名的“移宫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 年)九月初一,朱常洛驾崩的第二天,大臣们就齐聚乾清宫门口,要求李选侍交出朱由校,让他登基。可李选侍死活不肯,还让太监们把乾清宫的大门锁上,不准大臣们进来。
杨涟急得直跺脚,对着宫里大喊:“先帝驾崩,太子当立,这是国家大事!李选侍你要是再敢阻拦,就是谋逆!”宫里的太监们被杨涟的气势吓到了,只好打开了大门。
大臣们冲进宫里,四处寻找朱由校,最后在一个偏殿里找到了他。李选侍见大臣们找到了朱由校,赶紧跑过去抱住朱由校,哭着说:“太子爷,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么办啊!”
杨涟怕李选侍耍花招,赶紧上前把朱由校拉过来,交给大臣刘一燝,说:“快把太子带走,送到文华殿去!”刘一燝抱着朱由校,撒腿就跑,其他大臣在后面掩护,很快就把朱由校带出了乾清宫。
李选侍眼睁睁看着朱由校被带走,气得直跳脚,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大臣们把朱由校带到文华殿后,立刻举行了“太子登基仪式”,确定朱由校为新皇帝,史称明熹宗。
可李选侍还不死心。她赖在乾清宫里不肯走,说:“乾清宫是先帝的寝宫,我是先帝的宠妃,理应住在这儿。你们要是让我搬走,就是对先帝不敬!”
大臣们当然不会惯着她。杨涟再次上奏,说:“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住。李选侍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没资格住在这里。请陛下下旨,让李选侍立刻搬到仁寿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