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我带着韩愈的信和安路山的密信,直奔紫宸殿。
宫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砖铺就的道路平整宽阔。
走进紫宸殿,武则天正与狄仁杰商议军情,见我进来,连忙招手:“李白,可是有平卢的消息?”
我将两封密信呈上,把平卢粮荒、周越被截、韩愈宣讲推恩令、陈六传军情等事一一禀报。
武则天越听脸色越沉,当听到史思明抢收未熟稻谷时,她猛地一拍龙椅:“逆贼!竟敢如此残害百姓,朕定要将其碎尸万段!”
当听到周越被截获时,她脸上露出喜色;
听到韩愈深得民心、陈六传军情时,她连连点头:“好!好!李白,你推行的策略甚是得当,断盐铁、传稻种、宣新政,一步步瓦解藩镇根基,做得极好!”
狄仁杰也道:“陛下,民心向背已成定局。史思明主力往沧州方向进驻,正是我军战机。此时出兵,内外呼应,定能一举平定平卢、幽州。”
我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占城稻还未抽穗,百姓虽有响应,却还未完全安下心来。若此时出兵,恐有百姓因战乱遭难,得不偿失。”
武则天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民心是根本,朕不能让百姓刚看到希望,就又陷入战火。”
“朕给你全权,何时出兵,你说了算。所需粮草、军备,朕一概应允。”
“谢陛下信任!”我跪地叩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走出紫宸殿,阳光正好,廊下的铜铃随风轻响,清脆悦耳。
我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千家万户炊烟袅袅,一派安宁祥和。
与平卢的民不聊生相比,这里的安稳更显珍贵,也更让我下定决心,要尽快平定叛乱,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回到衙署,沈括已将各方消息整理成册。
田承嗣传来消息,说逃亡的百姓越来越多,魏博已开设粥棚接济,百姓们纷纷感念朝廷恩德,不少青壮年都表示愿意加入朝廷大军,抗击史思明。
李晟将军也传来捷报,榆关大捷后,禁军士气大振,已在边境加强布防,防止安路山、史思明狗急跳墙。
赵小乙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黄河渡口又截获了一批试图偷偷运送盐铁的私商,这些私商听闻周越惨败,本就心惊胆战,一见到禁军,就乖乖束手就擒了。
“李大哥,俺看用不了多久,安路山和史思明就会弹尽粮绝,不战自败!”他一脸得意,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我笑着点头,心中却清楚,这场较量还未结束。
史思明主力驻扎在沧州附近,定然不怀好意,安路山与史思明是想先拿下沧州吗?
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
但我心中的底气却越来越足,因为我知道,我们背后有民心所向,有正义在手,更有那些为了太平不惜挺身而出的百姓和将士。
夜色渐深,我坐在书房里,看着案上的地图,指尖划过沧州的位置。
史思明的主力就在那附近,这是他最后的筹码,也是我们平定叛乱的关键。
陈六和数十名农户还在平卢暗中打探消息,韩愈和儒士们还在坚守,田承嗣在魏博接应百姓,李晟在边境布防,无数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
窗外,月光皎洁,洒在书房里,一片宁静。
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民心已倾,贼势渐颓。”
笔尖落下,墨汁晕开,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