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东海拓殖,转为长期经营之国策。着户部单独核算,设立‘新唐洲拓殖专项基金’,由皇室和内帑牵头,亦允许民间大商号认股参与,共担风险,共享其利。”
这一系列命令,既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后盾作为威慑,又将重点放在了经济渗透、文化影响和长期经营上,甚至引入了类似后世“殖民公司”的资本运作模式,以减轻朝廷财政压力。其深谋远虑和超越时代的智慧,令殿中重臣无不叹服。石像之谜,并未让李琰盲目动用武力,反而促使他制定了一套更为系统、也更具可持续性的征服策略。
然而,就在李琰运筹帷幄于万里之外时,长安东宫之内,一场没有硝烟的“御前斗法”却骤然升级。
拉什米卡安排去管理太子名下皇庄的一名管事,被人举报“欺压庄户,强占民田”。举报者并非普通百姓,而是几个颇有背景的地方乡绅,他们联名将状子直接递到了京兆尹,并且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将风声透给了与太子妃家族亲近的御史。
这一次,对方准备充分,人证物证看似确凿。那管事也确实有些跋扈,手脚不算干净。更重要的是,此事直接牵扯到了太子的“家奴”和“私产”,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被引申到太子“纵仆行凶”、“与民争利”的道德层面。
消息传到东宫,李琮顿时慌了手脚。他深知此事若被坐实,不仅刚刚挽回的声望会毁于一旦,更会在父皇心中留下极坏的印象。他急召拉什米卡商议。
拉什米卡听闻,心中也是一沉。她知道,这是太子妃家族发起的正面攻击,目标直指她通过太子安插的人,进而打击太子的威信和她本人。
“殿下勿慌。”拉什米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此事关键,在于快刀斩乱麻,且必须有人承担责任,但不能是殿下您。”
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立刻将那惹事的管事锁拿,移交京兆尹,并对外宣称,殿下早已察觉此人品行不端,正欲查处,不料其恶行已然败露,殿下定当秉公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殿下需亲自去向陛下请罪,自陈失察之过,但务必强调,此人乃前任所留,殿下接手产业不久,正在整顿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弃车保帅,也是以退为进。将责任推给前任,并突出太子“正在整顿”的积极姿态。
“此外,”拉什米卡压低声音,“殿下可还记得,前几日妾身听闻,王贵妃的娘家侄子,似乎在洛阳与人争抢一处歌姬,闹出了不小的风波,还失手打伤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