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他动容的,是在一个破旧的祠堂里。
那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的学堂。
几十个衣衫褴褛,却把脸和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孩子,正坐在一排排用土砖搭成的课桌后,跟着一个年轻的女教员,大声地朗读着课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国家……”
那朗朗的读书声,清澈,响亮,充满了希望。
楚云飞站在窗外,听了很久。
那些孩子的眼睛,很亮,很干净。那是一种他在后方那些流离失所,眼神麻木的孩童脸上,从未见过的光芒。
这些天,看到的越多,内心的困惑和冲击就越大。
固有的,从小在内心建立起来的“党国”信念,与亲眼所见的,这个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共产党根据地现实,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为什么同样是中国的军队,同样是打鬼子,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为什么国民党治下的地区,总是暮气沉沉,腐败横行?
而共产党治理的这片贫瘠山区,却能在短短时间内,就焕发出如此惊人的生命力?
带着这些巨大的疑问,那天深夜,他找到了赵刚。
赵刚的住处,是一个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面除了一张木板床,一张用弹药箱拼成的桌子,再无他物。
桌上的煤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土墙上。
“赵兄,深夜叨扰,还望见谅。”
“云飞兄客气了,请坐。”赵刚给他倒了一杯热水。
楚云飞没有寒暄,沉默了片刻,开门见山地问道。
“赵兄,这些天,我一直在根据地里走动。我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但我还是不明白。”
他看着赵刚,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困惑。
“你们,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能让这片土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赵刚笑了笑,笑容温和而坦诚。
“云飞兄,我们没有魔法。如果说有,那也只有四个字。”
“哪四个字?”
“人民群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刚的目光,透过茅草屋的缝隙,望向远处村庄里星星点点的灯火。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能活得有个人样。我们把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有饭吃。我们教他们的孩子读书,让他们有希望。我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自然也会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子弟兵。”